


廉洁盱眙
盱眙县第二高级中学建设工程(男生公寓)施工“不见面”交易顺利完成。该项目开标共有103家投标企业参与投标,开标现场没有往日的人头攒动,只有招标人、招标代理寥寥几人,所有开标信息通过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盱眙分中心高清监控视频“不见面”大厅一一呈现,来自全国各地的投标企业通过音视频与文字交流互动,项目开标过程仅半个小时顺利完成,通过竞价项目最终中标价1188.87万元,节约资金253.88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7.6%。今年疫情发生以来,该分中心已完成建设工程、国有产权等“不见面交易”项目 54个,成交额6766.65万元,节约社会成本达1100万元。
常态化防疫期间,如何推进复工复产,如何有效防控疫情?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接着企业,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企业至关重要。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涉及内容多、环节多、利益主体多,“围标串标”等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存在人流量大、密集度高等实际防控风险,市场交易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为此,盱眙县纪委监委派驻第八纪检监察组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问题症结,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派驻监督“零距离”优势,通过分析风险点敏锐发现问题,精准剖析提出合理化建议,监督并支持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盱眙分中心及时按下“启动键”“快进键”,探索推行“不见面”交易新模式,最大限度减轻疫情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影响,压实责任堵塞廉政漏洞,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平稳运行。
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盱眙分中心针对监察建议,主动对标找差,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规范交易市场、疫情防控等方面找准结合点,通过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行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产权等“不见面”交易新模式,将“不见面开标”传统的开标场所搬到网上,投标人无论在全国哪里,只需通过电脑网络在公告规定的时间登录网上开标大厅,进行远程签到,即可进行投标文件在线解密、投标人在线质疑、招标人在线回复等操作,而且开标场景全程可视化呈现,真正实现由“线下交易”变为“线上交易”、流程控制从“人跑”转为“数据跑”,为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提供重要支撑,较为彻底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公共资源交易开标过程中参加人数众多、现场管理难度大、开标人员身份资料核查时间长等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招投标各方主体,打通了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下一步,淮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盱眙分中心将在便民利民高效化、交易流程电子化、业务范围全域化等方面积极探索,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群众做出更大贡献。